《高島斷易》第三十八卦 - 睽 (火澤睽)

《高島斷易》第三十八卦 - 睽 (火澤睽) ䷥


卦體上[離]下[兌],[離]火炎上,[兌]澤滲下,
火動而愈上、澤動而愈下,上下相違,曰「睽」。

「睽」字從目、從睽;[離]為目,癸屬水,澤亦水也,《六書》故曰:「反目為睽。」

[睽],乖也,蓋澤在火上,澤火相濟而成[革],澤在火下,火澤相反而成[睽],
此火澤之卦所以名「睽」也。

 

睽,小事吉。

《序卦傳》曰:「家道窮必乖,故受之以睽。睽者,乖也。」

[睽]則眾心離散,不可以興大事,若小事則力可勝任,不待眾舉,雖睽尚可為也,
故曰:「小事吉。」

[睽卦],上下互[既濟],
[既濟]《象傳》曰:「亨,小者亨也。」 謂所亨特其小者;
此卦曰:「小事吉。」吉亦唯在小事耳。

[兌]為小,故第言小不言大,要之乖睽之世,不足以成大事也,可知矣。

 

《彖傳》曰:
睽,火動而上,澤動而下,二女同居,其志不同行。
說而麗乎明,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,是以小事吉。
天地睽而其事同也,男女睽而其志通也,萬物睽而其事類也。睽之時用大矣哉。

[離]火在上,[兌]澤居下,
在上者動而炎上,居下者動而潤下,無相成之道,是以為[睽]。

[離]中女,[兌]少女,合而成卦,謂之「同居」;
上下異動,各適其適,即各志其志,不能強同也。

卦德以[兌]從[離],[兌]悅也,[離]明也,麗有所附焉。 

「柔進」者,[巽]在下而進於上也。
「得中」者,[巽]得中而應乎剛也。

卦爻以六五下應九二,二居[兌]之中,以上應下,居尊者能屈已,
下降者得上爻,雖處乖睽之時,而小有動作,尚得吉也。

夫[睽]之為言、散也,散則人心離、國勢分,必不足成大事,似無可用,
不知不睽本無合,唯[睽]乃有以見合也。聖人即因其[睽]而用之。

天高地卑,睽也,位定而天地之睽者同;
男外女內、睽也,禮定而男女之睽者通。

耕不可衣,織不可食,車不可水,舟不可陸,睽也。
制定而萬物之睽者類,故曰:「睽之時用大矣哉。」

不言「時義」,而曰「時用」,蓋應用取用,其為用也大矣。


以此卦擬人事,凡起居飲食,暨婚嫁喪祭,皆為人事,
事無論大小,無不貴乎情之相同也,志之相通也,物之相類也。

卦體[離]火上動,[兌]澤下動,[離][兌]皆女,同出於[坤],是為「同居」;
動則變,變則女而為婦,所行不同,而志亦異,是動而成[睽]也。

睽在天地,而天地之運閑;睽在男女,而男女之倫亂;
睽在萬物,而萬物之品淆,大網大紀,莫以得吉乎?

唯君子「以同而異」,為能善用其睽也。

用以設重黎之官,天地可因睽而同;
用以行嫁娶之禮,男女可因睽而通;
用以定利用之經,而萬物可因睽而類。
此火澤之用普,而人事之准立矣。


以此卦擬國家,其卦曰[睽],
「睽」、散也,是政府與人民,其勢有動而不相見,散而不相合者矣。

[睽]之旁通為[蹇]、險也,因[睽]而不能濟險,更何以正邦乎?

[睽]之反卦為[家人],「家人內也」,因[睽]而不能正內,更何以定外乎?

上卦[離]火,火本就燥,下卦[兌]澤,澤本潤濕,上下相背,燥濕各殊,
是為「二女同居,其志不同行」。

「二女」者,就[離][兌]二象而言。

不特女之志行有異,推之天地萬物,而其情亦不能強同也。

國家之內,大而天地,中而男女,小而萬物,同則見親,異則見疏,
國運之治亂興衰,罔不於此卜之。

 

然天下無久合不睽之理,天下亦無久睽不合之勢,用其睽以濟睽也。

若徒麗而得正,進而愈上,中而有應,其事猶小,其吉亦微也。

要必同其撰而天地之道乃宏也,通其情而男女之情乃洽也,
類其族而萬物之利乃普也。

其德協造化之機,其功關治平之要,非「同而異」之君子,不能極其用也。


通觀全卦,
火上澤下,上者動而愈上,下者動而愈下,背道而馳,不得相同,卦之所以謂[睽]也。 

卦體下互重[離],多視傷明,為「睽」;
上互[坎],[坎]為心病,人各有心,孚則通,疑則睽。

情莫親於家人,睽則為惡人、為鬼、為寇,或劓之、或射之,而不以為過。

下苟能悅以事上,上亦能明以視下,則疑釋而情親,即化而為夫、為宗、為婚姻,而不以為嫌。

前之相疑若此其甚,後之相合又若此其切,睽合之機,即在此轉移間耳。

是以[睽]在內卦,皆疑而有待,[睽]在外卦,皆反而有應。

初與四應,初之「喪馬」,得四之「元夫」而合。
二與五應,二之巷遇,得五之「噬膚」而合。
三與上應,三之「輿曳」,得上之「遇雨」而合。

合則惡人化為同室,睽則家人疑為寇仇,因怨反復,變態無常。

君子以無心應物,不黨同,亦不伐異。

初九見惡人而避咎,為能得用睽之道也。

卦體二陰本柔,內以悅而寬其憂,以以明而破其疑。
所以始睽者,「二女同居」也;所以終合者,群疑悉化也。

卦睽而象合,《易》所以變化不窮也。 

 

《大象》曰:上火下澤,睽,君子以同而異。

卦象皆女也,卦體為火澤,炎上潤下,其用各異,故曰「睽」。

君子法之,於同處見其象,於異處別其用,不黨同以背道,亦不立異以悖俗。

「以同而異」者,譬如聲色貨財,為人所同欲,
而或去或受,不敢苟同於人者,是其所以獨異也。

此可見君子之「以同而異」也。火澤同卦,而炎潤各異其性者,亦猶是焉。


【占問】

  • 問時運:目下氣運顛倒,惟宜正以處之。
  • 問戰征:軍情不協,上下異趣,宜防睽散。
  • 問功名:上下不通,功名難望。
  • 問營商:貨價上落懸殊,能以人棄我取,尚有小利可望。
  • 問疾病:病在上下焦,胸氣隔絕,上有火、下有濕,醫治棘手。
  • 問家宅:此宅天盤地盤皆動,闔家上下不利,急宜遷避。
  • 問婚姻:有二女皆願受聘,大者性躁急,小者性寬柔,擇而娶之。
  • 問訟事:即可罷散。
  • 問六甲:生女。

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

初九,悔亡。喪馬,勿逐,自復。見惡人,无咎。

《象傳》曰:見惡人,以辟咎也。

初居[兌]體之下,自[家人]上爻來,[家人]上曰「終吉」,故[睽]初曰「悔亡」。

爻屬震,辰在卯,上值房,房為天駟,故稱「馬」。

初動而上,捨我而去,故云「喪」。

然四與初同德,他無正應,姑聽其去,勢必復來,故云「勿逐,自復」。

下互[離],[離]性猛烈可畏,故曰「惡人」。

[兌]為見,[離]亦為見,
是[離]之惡人既來求見,[兌]若拒而不見,未免嫉之太甚,必致咎也。

[兌]姑與之相見,如陽貨欲見孔子,孔子以禮往拜之旨也,故得「無咎」。

蓋失馬而逐之,愈逐愈逸,見惡人而激之,愈激愈乖,
是以「勿逐」而「自復」,「見惡人」而不避,可以免咎矣。

能以無心而應物,則[睽]無不合也。

《象傳》曰:「以辟咎也」。蓋不以避為避,避而有咎,則以不避為無咎可知也。


【占問】

  • 問時運:好運初來,災悔已退,雖有喪失,不必計慮,即有惡人來侵,不必拒絕,自然無咎。
  • 問戰征:初次開戰,雖有小敗,後必大勝,強敵亦不能害我也。無咎。
  • 問營商:新作貿易,失而必復,無須憂慮也。來者不拒,無須計較也。目下未見盡利,後必大亨。
  • 問功名:現下雖無災悔,未得成名。必待明年,至二爻得其巷遇,斯獲顯達。
  • 問家宅:闔宅平順,無悔,無咎。
  • 問失物:不必尋覓,自得。
  • 問婚姻:現下未成,待到六月,或到六年,必就,吉。應在上九「非寇,婚媾」之辭。
  • 問訟事:所訟必直,無咎。
  • 問六甲:生女。


【占例之295】

友人某來請占氣運,筮得[睽]之[未濟]。

爻辭曰:「初九,悔亡。喪馬,勿逐,自復。見惡人,无咎。」

斷曰:

此卦火性上升,澤性下降,彼我之情不洽,名之曰[睽]。睽者、違也。

今足下占氣運,而得初爻,初爻地位處最下,孤立無應,可知足下夙性孤高寡與,得失勿較。
即有素所心惡之人,彼苟有求而來,亦不至拒而不納。

以初爻處[兌]之始,外卦為[離],
[兌]、悅也,[離]、明也,悅而又明,必能識人善惡,又復和光同塵,不為過甚。

卦象睽不終睽,故得無悔無咎。二爻曰「遇主於巷」,足下至明年,必有登進之望。

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

九二,遇主于巷,无咎。

《象》曰:遇主于巷,未失道也。

「主」者,君也,指六五而言。

「巷」,里中道,從邑、從共,謂里中所共往來者也。

二處睽失位,所如不合,與五正應,二居[兌]中,五居[離]中,
[兌][離]皆為見,知二五均有相見之意,邂逅於巷,是不期遇而適相遇也。

君臣相遇,睽而終合,咎何有焉?

《象傳》曰:「未失道也。」謂不假遠涉,自得相遇於巷。
巷,道路也,即《論語》所謂「遇諸途」者是也。

 

【占問】

  • 問時運:卦值乖睽,運本不佳,近始得有絕好際遇,往必有慶。
  • 問戰征:二五相敵,內為我兵,五為敵兵,曲巷相遇,白刃相接,此戰未分勝負。
  • 問營商:巷字從共,必是合夥共謀之業,當有一財主相遇,共為經營之象。
  • 問功名:正是風雲際會之時。
  • 問家宅:此宅在曲巷之內,近有貴人來會,相晤為歡,大慶。
  • 問疾病:得遇良醫,無咎。
  • 問婚姻:《詩》所詠「邂逅相遇,適我願兮」,此男婦私情,非正配也。
  • 問六甲:生女。


【占例之296】

明治二十三年(1890),占文部省教育準則,筮得[睽]之[噬嗑]。

爻辭日:「九二,遇主于巷,无咎。」

斷曰:

此卦火性上炎,澤性下潤,以上下懸殊,故名曰睽。

今占教育準則,而得二爻,二爻處睽失位,將無所安,
譬諸近時文部省之教育,專以歐美為法,以智與理為主,
我國舊時道德之教,亦同二之處失位,幾將委棄不用也。

凡留學歐洲生徒,歸朝之後,各為教師,以教育子弟;
在此輩生徒,本不知我國古來之教,敦綱紀,重名分,自足卓立萬世,培育群才者也。
乃厭故喜新,如陳相之見許行,盡棄其學而學焉,又相率我國子弟一從其教,余實憂之。

為撰《道德本原》一篇,明治二十三年十月十八日,請謁山縣總理大臣,乃陳述其說。

是日各縣知事,亦適在坐,咸相傾聽,大臣曰,子之所論,切中時弊,命余往謁芳川文部大臣。
余即日謁文部省,復申前說。

閱日天皇召問二大臣,遂下教育之敕,以余鄙論上達天聽,何幸如之!

爻辭所謂「遇主於巷」者,適相合也。《易》理先機,神妙如此!

《道德本原》節略:

昔者我邦以神、儒、佛三道,為道德之標準,維持世道人心,自西學日興,舊學日廢,若不究其由來,未足施救濟之策也,以余所見,仁義忠孝節操廉恥八字,實為儒道之要旨。

明治八年中,文部省議廢漢學科,以斥儒教,厥後政略所及,迄至今日,陷溺日深。在文部省亦初無廢意,因定各學科年限卒業,諮問於漢學教師,教師答曰:洋學非我所知,在漢學,雖生涯專修,未有究竟,難定年限。

因之議廢。余謂此迂儒之論也,豈不問孔子所云十五志學,三十而立,孟子所云「幼而學之,壯而行之。」是學皆在幼時。

三十曰壯,則行所學以濟時也。程子謂《中庸》之書,善讀者,玩索而有得,終身用之有不能盡,不言終身學之而不盡,其於普通科,豈無卒業之期哉!

俗儒不知時務,妄作迂論,遂至切要之學,廢置不講,以致今日之禍,罪不容於死。

雖然,文部省亦有罪焉。當時俗儒,雖有此議,必繫心醉西學,不識道德之本原,其在文部大臣以下,滿朝名臣賢相,皆出於漢學之門,何以頓忘此躬修之實學乎?實為遺憾!

語曰「上之所好,下有甚焉」者,從此浮薄子弟,蔑視漢學,不知其如何而可。道德凶而廉恥滅,小則判一身之邪正,中則關一家之盛衰,大則繫天下之安危,其害有不可勝言者矣。

既往不可復咎,為今之計,回狂瀾於既倒,以矯正世道人心,上安天子之宸襟,下增國民之福利。

道德之教,所關甚巨,地方長官,已具文申詳文部大臣,定以儒教主義,為後來學科之準則。講究儒教主義,德之本原,實今日之急務也。

設定二種教育,一曰真理,一曰現理。真理者,出於天理之公,合夫性命之正,即所謂正心、誠意、修身之學,形而上之教也;現理者,成於人類之私,得夫氣形之利,即所謂立身、興家、富國之學,形而下之教也。

古人曰「衣食足而知禮節」,又曰「無恆產者無恆心」,實人世之常態,此真現理二種,不可一日或缺者也。

其略如此。

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

六三,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。無初有終。

《象》曰:見輿曳,位不當也。无初有終,遇剛也。

上互[坎]、[坎]為輿,下互[離]、[離]為牛。

「無初有終」,遇剛也。
[離]亦為見,上下互[既濟],[既濟]初有曳輪之辭,故曰:「見輿曳」。

「掣」、掣曳也,即牽掣之意。

「輿」指三,「曳」指四,「掣」指二。

三居上下之爻,其位不當,四曳之,二掣之,是曳其輿於前,又掣其牛於後也。

「天」,胡氏安定謂「天當作而」,篆文而與天字形似,即禮「髡刑曰而」。

「劓」,截鼻也,髮屬心而主火,鼻屬肺而主金,
此爻[兌]金值[離]火,金火相剋,故有髮鼻受傷之象。
[兌]為刑人,故曰其人「而且劓」。

三爻處下卦之終,當睽違之時,以陰居陽,履非其位,與上相應。

上居[離]極,離火性烈,不合則相傷,合相相得,遇雨疑亡,睽終合矣,
故曰:「無初有終。」

《象傳》曰:「遇剛也」,剛指四,即上之「遇雨」也。

四互[坎],[坎]為雨,四又中立不倚,故曰「剛」,謂四能釋上之疑,使之終合也。


【占問】

  • 問時運:運不得當,恐有刑傷之災;三年後,得有好運。
  • 問營商:與人不合,非特不能獲利,防有刑獄之厄,待後可成。
  • 問功名:左掣右肘,動輒得咎,安能成名?晚運則佳。
  • 問戰征:車脫馬逸,兵敗將亡,不能前進,必待應軍得力,得以始敗終勝。
  • 問婚姻:初因男家疑忌,未免受辱,終得疑釋完婚。
  • 問家宅:此宅地位不當,前後左右,皆有牽制,宅中之人,時有頭面傷殘之禍,以朝山向午,離火來克。宜改向朝西兌位,乃吉。
  • 問疾病:必是面上有瘡,久後自癒。
  • 問訟事:不免刑厄,終則自解。
  • 問失物:後可尋得。
  • 問六甲:生女,防面有傷痕。


【占例之297】

一日友人某氏來,曰某貴顯托僕以一事,請占其吉凶。筮得[睽]之[大有]。

爻辭曰:「六三,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。無初有終。」

斷曰:

《彖傳》謂睽「火動而上,澤動而下」,上下相背,是以成睽;
又曰「男女睽而其志通」,是初睽而終合,即三爻所謂「無初有終」之旨也。

今足下代占,而得三爻,三爻曰:「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。無初有終。」
玩爻辭,謂人在輿中,曳者欲前,掣者欲後,前後牽引,不得上行,且有面鼻受傷之象。

卦體則為女子,料知某貴顯所委託者,必為女子之事也。
初次向說,必有上下之人阻隔,致生紛爭,所委不成,足下對某貴顯,亦覺面無光彩。

《象》曰「遇剛」,看來當再得一剛直之人,與之幫說,事乃得合,故曰「無初有終」。
貴顯覓一小妾,本屬小事。《彖》曰「小事吉」,終必有吉也。


【占例之298】

明治二十九年(1896)冬至,占三十年農商務省施政實況,筮得[睽]之[大有]。

爻辭曰:「六三,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。無初有終。」

斷曰:

玩爻象,牛本足以駕輿,曰「曳」,曰「掣」,是反為牽制,不能前行也;
輿不能進,欲強行之,其人反遭損傷之患。

爻象如是。今占農商務省施政實沿,而得此爻,我邦欲法歐美各邦農商之實例,
施之內地,奈富商安於坐食,不願航海遠行,貧商欲行而苦無資本。

今雖絲局茶廠,仿用器械,無如販運外洋,或為關稅所困,
或為船險所阻,外洋貿易,向與內地不同。
農業我國土地狹隘,以人口之半為農計之,一人僅不遇二段,
是以歐美便宜之法,施之內地,實不能用,
若強用之,皆歸游手無產之徒,害憂更甚,唯北海道新墾之田可用耳。

及一切雜項商務,亦多不便於行,猶是火炎上,澤潤下,兩不相洽,終必睽乖而不合用也。
幸農商務省曲為設法,使老練者興工業,附商品,給以一定之商標,俾各品得以信用,
又獎勵富商,使之興海陸保險會社、銀行支店,以奮起商業,可得漸見有效,謂之「無初有終」。

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

九四,睽孤,遇元夫,交孚,厲,无咎。

《象》曰:交孚无咎,志行也。

四居[離]卦之始,[離]為目,《說文》:「目不相視為睽。」

「孤」,謂獨立無輔也。其情既睽,其勢又孤,故曰「睽孤」。

「元夫」指初,四與初所處之時,同在睽也,所居之位,同在始也,其象同,故其志同。

四以無應,得初為同志,初在卦首,故稱「元」;
四陰位,初陽位,故四以初為夫,且初震爻,震為元夫,故曰「遇元夫」。

四變損,[損]曰「有孚」;
四之五為[中孚],[中孚]五爻曰「有孚攣如」,有交孚之象焉,故曰「交孚」。

「厲,無咎」,謂時當睽乖,幸而得孚,雖厲無咎。

《象》以「志行」釋之,謂四之志,得此「交孚」,乃可行也。


【占問】

  • 問時運:性情孤介,不合時宜,幸得同志,差足免咎。
  • 問戰征:孤軍深入,幾致危殆,幸而獲救,可以無咎。
  • 問營商:孤客遠行,貨物不合銷路,進退兩難,得遇故鄉舊友,方可脫售,平安無咎。
  • 問功名:命運孤寒,難望顯達,無咎而已。
  • 問家宅:宅在孤村僻壤,唯有樵夫野老來往而已。
  • 問疾病:病是目疾,得遇良醫,可以無咎。
  • 問六甲:生女。


【占例之299】

明治二年(1869)十二月,晦。

余借海軍省蒸氣船飛龍丸,運載支那米,赴南部宮古,臨發筮得[睽]之[損]。

爻辭曰:「九四,睽孤,遇元夫,交孚,厲,无咎。」

余臨事,每自占筮以為常,特此爻「無咎」之言,不復介意。

乘船之後,平時忙碌之身,變為閒散。

追念昔年,在南部狎昵一妓,擬待抵埠登岸,招呼船長等驚艷稱奇,同為一醉。
一涉癡想,夜不成眠。

閱三日,船抵宮古,號炮一發,村吏來迎,中有舊友二人,遂竊告之,使彼往招。

既而率眾上陸,剪燈置酒,圍坐會飲,頻番催呼,答而不來,甚為失望。

夜深客散,乃拍手遽問,此妓出曰:「妾來此久矣,自愧醜不堪侍娛,故不入也。」

余亦驚駭曰:「何老至此也!既復沉思,蓋相別已十八年矣。」

《易》曰「老妻士夫」,可羞可笑。

妓復泣告曰:「近因罹疾,容顏頓變,生機亦窘,有死而已。」

余追思往昔未免有情,誰能遺此?乃贈米二十包,付以券書,彼深喜而辭去。

是適符「睽孤,遇元夫,交孚,厲,無咎」之象也。

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

六五,悔亡,厥宗噬膚,往何咎?

《象》曰:厥宗噬膚,往有慶也。

五居君位,時當睽乖,故有悔。

「宗」指二,五與二應,五處[離]中,二至四為[離],[離]與[離]合,是宗也。

二曰「遇主」,以五為主,五曰「厥宗」,以二為宗,是君臣會合,故「悔亡」。

二動體[噬嗑],[噬嗑]二爻曰:「噬膚」「無咎」。
按膚謂膚肉,為柔而易噬。嗑,合也,二居柔位,猶言柔而易合。

膚肉,猶骨肉也,蓋指「厥宗」而言。

大宗伯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,即此「厥宗噬膚」之義也。

二往得食,故「有慶」,合族以食,復何睽?

二五「交孚」,故「悔亡」而無咎。 


【占問】

  • 問時運:正當交運脫運之時,切宜息心定慮,毋動妄想,妄想一端,幻形百端,防生疑病。
  • 問戰征:可勇躍前往,無咎。
  • 問營商:防合夥者有侵食之患,然徑行而往,終得有利。
  • 問功名:得有同宗相助,乃能獲慶。
  • 問家宅:此宅是宗族舊屋,在居有慶。
  • 問疾病:是肌膚之疾,易治也。
  • 問婚姻:二與五為正應,是親戚舊家,成則有慶。
  • 問六甲:生女。


【占例之300】

明治二十三年(1890)春,占眾議院,筮得[睽]之[履]。

爻辭曰:「六五,悔亡,厥宗噬膚,往何咎?」

斷曰:

五為君位,二為臣位,二五相應,即見君臣相合。相合則言聽計從,有會議之象焉。

卦名曰[睽],睽,乖也、違也,知會議必有睽異不合者。

「厥宗」者,議院有二,上曰貴族院,下曰眾議院,
貴族院多是同諸侯,眾議院亦間有同姓臣庶。

「噬膚」者,謂議成得以酒食會飲也。

五既居尊親二,二得荷寵事五,可見上下之志,得因睽而通也。

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    =====

上九,睽孤;見豕負塗,載鬼一車,先張之弧,後說之弧,匪寇婚媾。往遇雨則吉。

《象》曰:遇雨之吉,群疑亡也。

上居外卦之極,孤高獨立,故亦稱「睽孤」。

上互[坎],為疑、為豕、為車、為鬼、為孤,皆[坎]象也。

[離]為目,為見。[兌]澤汅下,象途泥。
因[睽]成孤,因孤生疑,本未嘗有豕也,未嘗有鬼也,未嘗有車也。

[睽]則曰視不明,而疑心暗起,
若見有豕之負途焉,若見有車之載鬼焉,積疑成象,變端百出。

疑鬼者,忽又疑為寇焉,則將張離之弧而射之,既而謫審所見,
先所見豕邪、鬼邪、寇邪,忽又變矣。

上變[歸妹],則「婚媾」也,先之張弧,後即脫之矣。

[坎]又為雨,故曰「遇雨」。上處離極,火烈煙騰,不可向邇,遇雨則火熄,可以往也,
故曰:「 往遇雨,則吉。」

《象》以「疑亡」釋之,謂群疑消亡,見聞皆真,睽孤自合矣。


【占問】

  • 問時運:正當交運脫運之時,切宜息心定慮,毋動妄想,妄想一端,幻形百端,防生疑病。
  • 問戰征:營位太高,軍力太孤,防有疑兵來襲。
  • 營商:目下貨價,變遷百出,上落不一;時當盛夏,來客稀少,必待秋雨一通,可以獲利。
  • 問功名:現在牛怪蛇神,變動不一,待十年後,出[蹇]入[解],可許發解。
  • 問婚姻:前因疑忌不睦,後得完好,吉。
  • 問家宅:此宅有變,防有鬼祟,遇婚嫁喜事,可以解釋。
  • 問疾病:杯弓蛇影,因疑成病,得破其疑,病自霍然。
  • 問六甲:生女。


【占例之301】

東京大家某氏夫人,偕女訪余別莊,曰:
「良人頃患氣鬱之疾,醫藥無效,養嗣某,即為此女之夫,性游蕩,不克承家,
妾等實所憂慮,請幸一占。」筮得[睽]之[歸妹]。

爻辭曰:「上九,睽孤;見豕負塗,載鬼一車,先張之弧,後說之弧,匪寇婚媾。
往遇雨則吉。

斷曰:

卦體下[兌]上[離],炎上者動而愈上,潤下者動而愈下,上下不合,故卦為[睽]。

卦象為「二女同居,其志不同行」,又曰「男女睽而其志通」,
是以內三爻言睽,外三爻言睽而合,是始睽後合之象也。

上九居睽之極,因疑生睽,愈睽愈疑,日之所見,積疑成象,
豖也,車也,鬼也,寇也,恍若歷歷在前,實則一一皆幻。
天下事杯弓蛇影,因疑兆禍者,類如斯也。

今夫人為尊君之病患,與養嗣之行止,特來請占,筮得[睽]之上爻,
知其病之由來,與所占之本意,皆由猜疑一念而生也。
尊君為養嗣,不克承家,日夕疑慮,以致火氣上沖,濕氣下鬱,上下不通,遂成是疾。

「雨」者,下降也,病得大小便一通,自然安癒。
君家養嗣,余所深知,文學志操,向超流俗,緣其性情風雅,
偶或招妓置酒,怡情於花柳之場,此亦雅人深致,何足為怪?

夫人等因之生疑,始則猜忌,繼則交謫,終則反目,
一切所聞所見,如爻象所謂豖車鬼寇,悉現其形。
凡床笫間恩愛之私,雲雨之夢,久已睽隔,斯疑者益疑,睽者益睽,男女之志,必不通矣。

上居離火之極,極則必反,炎上當反而潤下為雨,
夫人等亦宜反而思之,務勸令嬡,溫柔以接之,兌悅以事之。
如物之枯者得雨而復甦,早睽不終睽矣。

《彖傳》所云「男女睽而其志通」也,正合此占。


【占例之302】

明治二十四年(1891)四月十日,余清晨無事,閒閱新聞及雜書,未幾意倦,拋書而起。

愛此風日晴和,遊興頓發,將赴近縣,探賞春光。臨行偶試一筮,得[睽]之[歸妹]。

爻辭曰:「上九,睽孤;見豕負塗,載鬼一車,先張之弧,後說之弧,匪寇婚媾。
往遇雨則吉。」

斷曰:

爻辭曰「睽孤」,猶示余孤身獨行也。

曰「見豖」、「載鬼」、「張弧」、「脫弧」,言其目見之無定形,猶示余遊跡之無定所也。

余是日出遊,憩息於神奈川停車場,或赴橫須賀,或赴箱根湯本,
意猶未定,至登車乃決往箱根。

車中適遇東京舊友某氏赴大孤,並坐談《易》,興味頗好,余遂改意趨大孤。

翌日食後,出遊市中,將就舊肆,閱覽古書,乃過心齋橋,訪鹿田書店,問以《易》書珍本

主人出示松井羅州所著《周易解故》,此書余往年適覓不得,今得購之。

又示以松井氏所著《周易釋故》,及直勢中洲所著《周易大傳》等,是皆讀《易》家所珍。

書面有小島氏藏書一印,余叩其出處,主人曰:
「昨購於西京古書肆,此書皆係小島氏舊藏,氏沒後,其子不能讀父書,故鬻之。」
余曰:「如子之外,猶有同購者乎?」
主人曰:「西京麩屋町書林某,及東京書林某,相與分買之也。」

余乃悉以其價購之,後赴西京,又就麩屋町書肆,凡小島氏遺本,又悉購之。

歸東訪書肆琳琅閣,又得小島氏《易》書三種,顧是小島氏遺書,悉皆歸余。

余益感《易》辭之精切也。

爻所謂「載鬼一車」者,非鬼,乃書也;
「遇雨」者,舊友也,即車中所遇之舊友也;
所謂「遇雨則吉」者,此也。